我国在立法及其解释中基本确立了交叉询问制度的总体框架.规定庭审交叉询问的主体为:原告人、被告人、辩护人、诉讼代理人等诉讼参与人;被询问的主体为:被告人、被害人、自诉人、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、民事诉讼当事人、行政诉讼当事人、一般证人、鉴定人等.庭审交叉询问的规则有:交叉询问的阶段、顺序规则、相关性规则、禁止诱导询问规则、保护证人规则、异议规则等.但以上规则内容简略,可操作性较差.我国庭审交叉询问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,如证人出庭较少,导致庭审中被交叉询问的对象范围较窄;在庭审有限的交叉询问中,还缺少对抗性.我国庭审制度向对抗制转化,已成大势所趋和立法的依然选择.建立以询问证人为中心和主线的庭审调查方式,物证、书证等在询问证人中附带提出,是对抗制庭审模式的特征之一.
目前,加强和完善交叉询问规则,已成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对抗制庭审改革的当务之急.本学习资料通过形象生动的说明,结合我国的庭审实践,着重论述交叉询问规则的策略和方法,希望能为辩护律师交叉询问技能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